【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近日,2024年國際安徒生獎揭曉,來自奧地利的漢斯·雅尼什獲得作家獎,來自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西德尼·史密斯獲得插畫獎,也成為首位來自加拿大的獲獎者。具有什么樣品質的兒童文學作品才是優質的、能引起國際共鳴的作品九宮格?在信息時代,孩子們為什么還需要兒童文學作品?什么樣的作品能打動現在不缺娛樂產品的孩子?《環球時報》記者對當前兒童文學的趨勢進行了調查,并與業內人士探討國際安徒生獎的獲獎作家以及兒童文學作品應具備的品質。

安徒生獎并不針對哪部作品

國際安徒生獎創辦于1956年,以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命名,是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IBBY)評選頒發的兒童文學最重要獎項之一。該獎每兩年頒發一次,規定只頒授給在世作家。一位作家一生只能獲該獎一次,一旦獲獎,可享受終身榮譽。盡管并沒有獎金,但因該獎評選標準嚴謹,獲獎者會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場青睞,因小樹屋此廣受重視。

1998年起,國際安徒生獎在揭曉前會“高度表揚”3-5名入圍者。每屆入圍者一般在30-60人左右,但只有獲得“高度表揚”的入圍者被視作“決賽入圍者”,一般認為“離獲獎只差一步”,許多獲獎者此前都曾獲得“高度表揚”。歷年獲獎者多數來自歐美,中國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獎者是曹文軒(2016年),中國插畫家熊亮(2018年)、蔡皋(2024年)則都獲得過“高度表揚”。

中國兒童文學作家何南日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際安徒生獎、紐伯瑞文學獎和凱迪克圖畫書獎都是知名的國際兒童獎項,它們既有相似之處,又各有特色。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是其中公認級別最高的獎項,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尤為可貴的是,它不僅關注兒童文學文本的寫作者,對插畫作者也予以關注,1966年起就增設了插畫家獎。此外,“國際安徒生獎對作家本人的考察尤為重視,可以說,它是側重作家的獎項,是對作家一生寫作行為與成果的考察與肯定,而不是針對哪部作品。”

安徒生獎的評獎標準顯示,“重視給孩子講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富有、什么是戰爭和饑餓,重視兒童心靈最易遭受的創傷問題,比如社會動蕩與家庭破碎的不幸”的作家及其作品會受評委會青睞。

“也值得大人品味”

今年的作家獎獲得者漢斯·雅尼什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被稱為“短篇故事大師”,2022年曾入圍過國際安徒生獎。他于 1960 年出生于布爾根蘭州居辛,年輕時在維也納大學學習德語和新聞學,曾在奧地利廣播公司工作,還創作過現代戲劇、舞蹈作品,并為兒童改編經典作品。他的眾多兒童文學書籍已被翻譯成超過 25 種語言,也包括中文。

雅尼什的作品多以繪本形式出版,有作家曾評論稱,雅尼什的文字簡約、抒情、富含哲理。以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南瓜公主》為例,該書于1999年獲得奧地利兒童和青少年圖書獎。這部作品雖用詞簡單,但生動且富有想象力,是經典童話《豌豆公主》的新篇,顛覆了傳統嬌滴滴的公主標準,塑造了一個全新現代的“公主”形象——勇敢、自信和自立,絕不逆來順受。

此外,雅尼什的童詩作品也飽受贊譽,其代表童詩集《今天我想慢吞吞》曾獲奧地利國家兒童詩歌獎。雅尼什曾說,“優秀的童詩,能讓讀者心中明朗,獲得慰藉……一首優秀的童詩應該講述對人、對物的愛,發人深省,讓讀者去感受,去大笑。”不少分析就認為,他的詩歌不僅適合小朋友閱讀,也值得大人品味。奧地利藝術與文化國務秘書安德里亞·梅耶爾祝賀雅尼什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時也表示,這位“敏感的敘述者,比其他人更了解省略的藝術和模糊的詩學”。 

另一位獲獎者西德尼·史密斯則是兒童文學創作和童書插畫創作兩棲的兒童文學家,也曾于2022年入圍國際安徒生獎,代表作有《外婆的菜園》《等爸爸回家》《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等。IBBY稱其作品“在看似尋常的地方和情境中,將主題向讀者娓娓道來。”史密斯也曾說,希望通過自己的藝術作品表明“除了小細節,人都是一樣的”。

2015年,史密斯以無字繪本《路邊教學花》榮獲加拿大兒童文學插畫類圖書總督文學獎,以及《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兒童讀物獎。該書以兒童的視角描繪生活中被人們忽略的一些美好細節。極具特色的是,大部分畫面以黑色墨水勾畫,只有兒童視角中的美麗以彩色突出,如路邊的花、飛翔的鳥、友好的鄰里、相愛的父母……最開始書中只有主人公小女孩的帽衫是紅色,隨著讀者和她一起發現越來越多的美,畫面也越來越明亮和鮮艷,直到結尾畫面的全彩。

兒童文學不能與時代脫節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指出,對孩子的閱讀訓練來說,簡明扼要和圖文并茂是兩個重要因素。這一理論在上個世紀啟發了英國出版界,讓人們九宮格開始認識到繪本的作用,由此才開啟了兒童讀物的“新紀元”:作者可以自由講述故事,并通過插畫配圖特別關注文本和圖像之間的關系,以及色彩的重要性。

相關數據顯示,雖然相比大多數國家,中國進入繪本市場的時間較晚,但近十年卻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何南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和家長,對兒童文學的要求實際是越來越高的,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還是從選材到主題均如此。原來那些千人一面、粗制濫造的兒童文學作品已經逐漸沒有市場了。“文學是人學,文學要反映時代,兒童文學當然也如此。兒童文學要有時代的影子,不能與時代脫節。因此,兒童文學之中必須出現新面孔、新生事物,表現新的主題。”

如今,處于信息時代的兒童有各私密空間種形式的娛樂產品,我們為什么還需要兒童文學作品?何南認為,兒童文學可以將更精致、更全面、更有益的適合兒童成長的精神食糧輸送到孩子們面前,極大限度避免孩子接受互聯網上“泥沙俱下”的閱讀對象。“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經過作家、出版社編輯和市場層層篩選把關之后,從油墨、紙張、繪圖到文字、人物和主題,均更值得信賴。趁孩子年齡小、可塑性強,讓優秀的兒童文學走進他們的小世界,特別是親子共讀共賞,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及時的、必需的。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讓格調不高甚至有問題的所謂知識乘虛而入,再扭轉就難了。”

那什么樣的兒童文學作品訪談才能吸引到孩子?何南說,“現在孩子有其他接受新知的渠道,是好事,不應一概而論。同時,由于孩子可以從互聯網上接受知識,他們的接受能力、知識面應該比過去同年齡的孩子強且寬,因此兒童文學創作者務必要認識到這一‘行情’,從而將作品的人物形象、意境、主題、家教場地文字等適當‘前移’,以滿足見多識廣的孩子的閱讀需求。”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環球時報記者 喬文姝】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